涂赢天下-涂料资源整合平台,欢迎您!

关税让涂料行业炸了?一场"断供"与"突围"的暗战

关税战带来的冲击波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

2025年4月,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加征关税的"核弹"落地时,全球涂料行业如同被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荡起层层涟漪。这场看似针对贸易逆差的博弈,实则将中国涂料产业链推向了"断供"与"突围"的生死战场。


image.png

一、关税核爆:产业链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国此次加征的34%关税,精准刺向中国涂料业的软肋。以乙烷、丙烷为代表的关键原料进口依存度高达85%,关税直接推高乙烯成本30%,丙烯酸价格应声上涨18%。某头部涂料企业财务总监透露:"原料成本占比从45%飙升至62%,利润空间被压缩得像纸片一样薄。"

更致命的是,美国市场对中国涂料企业而言本就是"鸡肋"。2024年对美涂料出口仅占行业总产值的2.3%,但关税带来的"蝴蝶效应"却远超预期。下游应用领域首当其冲——家电、家具、工程机械等涂料需求大户的出口订单锐减,间接导致国内涂料市场出现"堰塞湖"现象。关税大棒打中的不是靶心,而是整个生态链。

二、国产替代: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面对封锁,中国涂料人祭出了"技术+市场"的双刃剑。在乘用车涂料领域,松井股份用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将国产化率从不足10%提升至35%,成功打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其研发的水性环氧树脂涂料,VOC排放量较进口产品降低40%,价格却只有国际品牌的60%。

这场突围战早已超越技术层面,当美国的涂料品牌在中国面临多重压力时候,展辰、东方雨虹等企业已在越南、印尼建起七大海外基地。三棵树更祭出"城市焕新"战略,用智能调色系统将交付周期缩短至72小时,抢下3000多个老旧小区改造订单。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涂料出口东盟同比增长27%,在东南亚市场占有率突破28%。


三、巨头陨落:华尔街的"血色黎明"

关税战带来的冲击波在资本市场掀起惊涛骇浪。4月9日,七大美国涂料巨头单日市值蒸发1100亿元,PPG等百年老店的股价跌至三年新低。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反制措施让美国进口涂料遭遇"死亡螺旋"——本杰明摩尔如何克服关税大棒和CCC认证?这个曾经营多年中国高端家装市场的品牌,正面临"漩涡式"的困局。据消息,美国涂料品牌的3C认证已经全面“停摆”,何时“复工”尚不知。

华尔街分析师发现,关税政策正在改写行业游戏规则。立邦、关西涂料等日企股价逆势上涨,反映出资本对"去美国化"供应链的追捧。而嘉宝莉加入北新建材后,其海外营收占比从18%跃升至34%,印证了"抱团出海"战略的有效性。


四、破局之道:在危机中锻造新护城河

中国涂料业的突围,本质是一场产业链的重构。在原料端,万华化学的生物基乙烯装置投产,使原料成本较美国进口降低12%;在制造端,三棵树的AI调色系统将库存周转率提升3倍;在市场端,雅图高新构建的"全球本地化"网络已覆盖6大洲32国。

五、未来已来:东升西降的产业变局

当特朗普政府还在挥舞关税大棒时,中国涂料业已在悄然布局下一个十年。展辰集团在泰国投产的智能工厂,单位产能能耗降低25%;嘉宝莉的石墨烯防腐涂料通过欧盟认证,价格较阿克苏诺贝尔同类产品低30%。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曾让全球贸易额缩水66%,而今天的中国涂料人正用创新书写新的答案。正如某位行业观察家所言:"关税壁垒能挡住商品,却挡不住技术革命的洪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真正的赢家永远属于那些在危机中锻造核心竞争力的破局者。

关税战看似是贸易争端,实则是产业话语权的争夺。中国涂料业的突围启示我们:真正的护城河不在关税壁垒之内,而在技术创新与全球布局之中。当美国还在用18世纪的"零和思维"筑墙时,中国已用21世纪的"共生智慧"架桥。这场较量没有终点,唯有持续进化者,才能在变局中开新局。

(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4月10日,部分案例引自行业公开信息)


分页导航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赞 (0) 收藏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