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地方政府面对生态环保工作不作为、假作为的情况还有很多。一些地方对污染治理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够,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相当欠缺。这样的思想意识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不利。今年,我国对于环保督查的力度在不断加大。最近环保部围绕环保工作不作为等问题进行了多次约谈。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表示,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有懈怠之意,这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长期矛盾。 郑风田:之所以现在一些地方出现不作为的问题,既有长期的原因,也有短期的原因。一些地方还保持着过去的惯性思维。GDP在当地发展中充当着重要角色,环保整治会对部分企业有影响,也影响政府政绩。也说明环保问题还是异常艰巨,各种污染企业如果关闭或者做环保建设需要长期投入。对地方政府来讲是一个左右为难的问题。这也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的时候想得太多,顾虑太多,效果也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派驻环保督察组,对地方政府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正如郑风田所说,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但是,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因为矛盾难协调就不协调。郑风田认为,想要解决地方政府不作为的问题,环保督查无疑是一把利剑,中央直接深入到一线,对地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 郑风田:我觉得有一句话特别好,再三强调,不如问责一次,通过谈话、诫勉,可能会起到更大作用,能够让地方政府认识到这个问题对整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有时候中央和地方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地方汇报上来的数据和下面真正得到的数据差距很大。中央督察组直接到一线去,或者到企业去,对地方有很大的威慑作用。这次督察组还遇到一些企业很强硬,不让进入。这些企业很可能是当地的纳税大户或者地头蛇,他们可能把当政府方方面面都搞定了,所以中央督察组直接到一线去了解情况,现场督办,能引起地方一把手重视这些问题。这对未来环保的发展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央广网) (责任编辑:tuy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