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华化学吸收合并万华化工的并购重组案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次交易,是今年国内资本市场规模最大的并购项目,证监会从接受申请材料到正式上会并通过仅用了12天时间。对于一般的项目来说通常一个完整的并购重组周期快则半年,慢则超过一年。12天火速过会是很多中介机构在操作项目之时不敢想的速度。行业人士分析指出:如此之快审核进度的背后,应该是证监会要向市场释放信号。 此次万华化学的迅速过会,无疑给行业树立了风向标,上游原材料行业领先企业的规模优势趋于集中。全球MDI垄断格局稳定。在低迷行业环境下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和抱团取暖是正常的行为逻辑。由于化工产品精细化、多样化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即便是行业巨头间的合并也可以顺利通过政府部门反垄断的调查。在资本的推动下,化工巨头们拆分重组,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有助于形成行业垄断的格局,独享原料市场的定价权。 吸收合并后万华化学MDI产能将达210万吨/年,位居全球第一,全球产能占比26.25%。TDI产能将达55万吨/年(含下半年计划投产的烟台30万吨),成为全球聚氨酯绝对巨头。目前,全球TDI产能约300万吨,巴斯夫、科思创、万华化学、沧州大化4家占据约60%产能。截至2017年底,全球仅8家化工企业拥有MDI的自主知识产权并能进行独立生产。上述8家企业中MDI年生产能力超过100万吨的公司共有5家,分别为万华化学、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以及陶氏,产能合计占比约88%。 国内企业卫星石化在短短5年里,产能就从4万吨产能扩张到48万吨,18年公司还将再投产36万吨丙烯酸,同时上马两套45万吨PDH实现上游原料丙烯的自供。届时总产量将赶上巴斯夫,阿科玛和陶氏,居于全球第一梯队。 C4比C3产业链的产品规模要小很多,依然涌现出齐翔腾达这样的优质企业。其2010年上市时只有4万吨甲乙酮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并不突出,但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扩建到18万吨产能,占国内70%和全球50%的市场份额。 荣盛石化作为我国PTA的龙头企业,未来还将通过新建的浙江石化切入上游炼化领域,19年1期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新增收入将达到上千亿元,届时也有望冲入全球50强。现在我国不但是PTA的产量大国(全球占比70%),也是当之无愧的强国,在整个产业链上呈现了压倒式的竞争优势,海外已经几乎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我国在该产业链上还在不断的向上延伸,从最初的纺织到涤纶丝、聚酯,再到近几年的PTA,我国已经相继成为全球霸主。 未来该产业链的升级已经延伸到最源头的炼油和PX,预计3年后,我国将新增PX产能1660万吨,届时将占到全球总产量的70%,一举扭转目前60%依赖进口的窘境,整个产业链也形成了从最上游原油到最终端纺织品的闭环。其实国内正在快速发展的化工企业还有很多, PTA另三家巨头恒逸石化、恒力石化和桐昆股份,都有望最终进入全球50强俱乐部。 去年年底,梦百合董事长倪张根向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和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名举报,指称国内4家TDI生产商自2016年以来多次进行猖狂的价格垄断行为,对下游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害。在举报之后,梦百合进一步又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然而截至目前,举报和诉讼事件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上游各个细分领域的原材料企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垄断市场,形成了极强的市场话语权跟定价权,现如今下游的涂料企业,依然还是一个竞争非常惨烈的市场。企业数量多而散,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比比皆是,没有市场话语权,产业链的马太效应已经形成,涂料企业的苦日子才刚刚开始。 来源:全球颜料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