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赢天下-涂料资源整合平台,欢迎您!

从资本市场看产业——消费建材何时能真正“消费化”

“消费建材”能否实现消费转型?

涂赢天下讯:在资本市场,防水材料、涂料、塑料管道、瓷砖胶、瓷砖等化学建材为主的功能及装饰类建材,往往被统称为“消费建材”,区别于水泥、玻璃、玻璃纤维等大宗品。


“消费建材”能否实现消费转型?

观察目前国内此类建材行业实际的商业模式和财务特征会发现,消费建材和消费品行业还是有明显的区别:通过“加杠杆”方式换得地产大客户集采订单是近年来消费建材公司最主要的营收增长来源,这种快速发展模式带来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和积累的经营风险。

从海外相似行业发展经验看,消费建材的消费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以欧洲防水材料行业的龙头西卡为例,其每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明显高于净利润,同时在净利率和净资产回报率等数据上长期保持较高水平,甚至呈现长期稳步上升的趋势。这样的财务表现已经名副其实配得上“消费建材”称呼。

我国消费建材行业到底能否在未来向消费化顺利转型?悲观者和乐观者存在着巨大的分歧。


从存量房的角度来看,欧美建材市场呈现消费品化特征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其进入到后地产周期后,翻新维护市场成为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需求更多由业主直接对接,因此是典型的C端需求。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近5年来新建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将新房B端市场的总体量推动到一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其进一步大幅提升的可能性已经较小,但是地产行业多年来发展出的存量房市场正在形成巨大的需求潜力。

当下危机或是转折起点

近两年,随着营商环境的变化及行业上下游环境波动的加剧,我国防水材料为代表的消费建材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正在悄然加速,行业走向集中的时代已经不远。

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即使进入存量房和高集中度时代,我国的消费建材行业还是会和欧美市场最终呈现出较大的区别。

与欧美市场不同的是,国内存量房市场决策权更多掌握在专业工人、物业和政府旧改部门三方手中。

这样的决策链特色对建材行业的发展也并非一个坏事,更具专业化且更集中的下游,更容易推动优质品牌的快速放量,对于市场体现有效性将有更快呈现。

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看,欧美市场全部是DIY模式的观点也更多是一 种刻板印象。从近两年海外企业的微观观察来看,欧美年轻消费者也在逐渐“变懒”,客户选择DIY的比重其实在下降。

我们相信,在存量房逐步占据需求主体时代的转变过程中,抓住转型机遇的消费建材企业有望实现消费化+平台化的最终收获:消费化在于报表呈现现金流好转和高利润率的特征,而平台化则指代消费品平台建立后,产品品类矩阵的扩张也将更为明显。

关于中国建材报

中国建材报社成立于1986年,是经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经济日报社主管主办的国家媒体、产业大报,是党的宣传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产业经济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

作者:鲍雁辛,来源:原载于《中国建材报》8月1日10版部分内容


分页导航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赞 (0) 收藏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