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有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同样,在全世界,中小企业都是一国经济的主体力量,是最受重视的群体。在欧盟,共有2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占欧盟企业总数的99.8%。其中92.2%是雇员少于10人的微型企业。而在2016年的“G20蓝”和第四季度的环保风潮是无数实体行业老板心中永远的痛,工厂在未获一分钱经济补偿和税收减免的情况下,被迫多次停产限产,民企的承受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特别是化工企业更是环保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去年的化工市场涨价潮并非是需求回暖所拉动,而更像是环保和去产能导致上游材料企业产能突然集中而引爆的涨价潮。这种爆发式的涨价很难传导给终端企业,使得位于中游的众多中小化工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订单转移等原因而出现倒闭潮。环保整治一刀切,中小企业很苦逼。
环保整治压力下引发失业潮
对于某地方政府直接断水断电的行为,小编表示如此激烈的做法可能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环保整改,制造业不景气,又遇物价不断上涨,人工成本高,可以生产的中小民营企业养人难,市场多变,很多有单不敢接,再就业难上加难。
有化工同仁表示:还没从延迟退休的打击中缓过神来,又来一波失业潮!开放二胎不敢生,限制房价买不起,赚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就有职工表示:这样整理下去,社会更加混乱,关闭了多少工厂,企业,下岗了多少工人,孩子需要上学,父母需要善养,该怎么办啊?”据调查很多中小化工企业主全部身家都压在工厂里,而无数工人正背负着房贷、车贷、养家、养老的巨大压力,政府采取一刀切式整治令不少无污染的企业也被强制关停,甚至做豆腐、做早餐的小店也被关闭。一时之间,引发了民怨沸腾。环境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能顾此失彼。在运用环境管理手段时,不能只偏重于传统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更应该将其与法律手段、信息化手段、科技手段等综合使用,充分发挥各种手段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环境管理效果。
环保问题不能一刀切,转型是关键
在政府部门的努力下,不少化工企业都已经关门停改,但是企业要运转就必须要搞生产,使得有些企业顶风作业关起门来偷偷干。企业和政府甚至打起了游击战,有化工企业的老板说道:“回到解放前一样,看到警车来,就好像看到日本鬼一样。”企业规模化势在必行,小,技术落后的企业环保不达标必须关停,我们不能拿生命换经济,现在能看见蓝天白云了,空气好了,不是我们老百姓愿意看到的吗!小,散的经济群可以整合,不久的几年会有很多规模大,环保达标,技术先进的企业落地。不仅如此,对于环保确确实实不合格的企业那需要整改的一定要整改,不能总走以前的高污染,低产值的老道路了。创新是一个企业的致胜法宝,企业想走得远就必须迎合市场和顺应时代趋势发展。企业和政府之间都不能一刀切,中央的政策是好的,为了环境治理污染,只是方法措施有问题,不能一刀切,把这么多企业全部关停不是办法。
环保整治,专家有话要说
环保整治有必要,也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专家认为, “一刀切”环保执法的背后,体现了我国过去多年对环保的欠账,以及试图还账背后的急功近利。
在环保整治过程中,“一刀切”使大量企业无所适从。我们要蓝天、要绿水,也要生存。要环保,首先要采取“一城一策”对症下药,细化环保监管制度,方可长治久安。
一刀切的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产生过很多灾难,能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反思呢?大家认为呢?